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理工作就是守护这条生命线的坚固堤坝。作为审计质量的“把关人”,云南省审计厅审理处秉持制度为尺、责任为担,承担着审计业务文书审理、问题线索移送协办、全省审计质量提升指导等职责。五年来,处室先后荣获省直机关工委“两优一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5次获评厅机关“模范机关流动红旗”,1人获“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表彰。今年,荣誉阶梯迈上新高,他们被授予“全省审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每一份荣誉,都是对扎实履职、筑牢质量根基的生动诠释。

严审细核,筑牢质量屏障
在审理处,“像过筛子一样”审核每一份报告不仅是工作要求,更是一种内化于心的职业习惯。五年间,他们逐底稿、逐法规、逐字句审慎核对,在年均780份文书的复核中将严谨落到实处,为审计质量筑起坚实屏障。为守好审理会这一审计质量把控关键闸口,他们于幕后精心筹备,年均保障11次会议、高效审议205项议题。2024年以来,审理处主动将服务关口前移,通过16次现场指导、11次中期介入及9次专题培训,将审理服务送至审计最前线,让质量管控与审计实战深度融合。
建章立制,规范整改路径
“没有规矩,整改就容易走偏。”这句常挂嘴边的话,道出了审理处对制度建设的重视。为杜绝整改流于形式,审理处牵头啃下“制度构建”这块硬骨头——通过反复调研、多方征求意见,组织起草了《云南省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云南省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约谈办法(试行)》,经省委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印发全省执行,为审计整改戴上制度“紧箍”,进一步提升了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2022年,审理处依托“金审工程”牵头搭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赋能整改工作,推动实现审计整改全过程可控、可溯、可查。
完善机制,构建质控体系
面对审计发现问题日益复杂的新情况、新挑战,审理处积极探索更加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升级路径,系统构建起贯穿全程、多层防控的质量控制体系。2024年以来,先后牵头起草并制定印发《云南省审计厅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云南省审计厅统一组织实施项目后评估办法(试行)》等10项制度,全面确立审计质量分级负责制,细化全过程各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统一审计移送事项办理标准。此外,同步建立与纪检监察、行业主管等部门的移送贯通协同机制,对存在质量问题的项目或事项推行审计质量复盘机制,定期通报审理中发现问题的审理情况通报机制,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量化评定的审计质量考核机制4项审计质量控制“护航”机制,进一步织密了审计质量控制网络。2025年,围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要求,审理处以2项“全流程质量控制办法”为抓手,压实质量控制责任,重点明确审计实施过程中牵头处室、业务处室、审计组组长及主审的相应职责与质量标准,形成环环相扣的多层保险,有力推动审计质量持续提升。
强化学习,锻造专业队伍
打铁必须自身硬,把关必先本领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是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此,审理处坚持“以学促干、训战结合”,一方面系统举办法规审理业务培训班,深入解析审理规范与法律条文;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实战练兵”,在统一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中推行“以审代训”,累计组织培训全省审计系统复核审理人员70余人次。通过集中审理现场,审理处同志们面对面讲解流程规范和标准,实时解答疑难问题,实现“审理一场、提升一片”的实效。2024年,联合省总工会举办云南省首届审计审理技能竞赛,吸引全省审计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省属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约3300人参与,将赛场转化为实效显著的“练兵场”,全面推动审计审理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此外,精心编发12期《审理案例分析及问题解答》,收录113个典型实例,深入剖析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审计质量问题,为全省审计与复核审理人员提供务实参考。

开展学习研讨
在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云南省审计厅审理处将继续恪尽职守、开拓创新,坚持用严谨守关口、用制度定规矩、用机制保长效、用“实战”强队伍,以智慧审理赋能审计监督、以创新实践引领质量提升,为科学规范开展审计保驾护航,为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