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A县D乡中心学校食堂里,孩子们正享用热腾腾的营养餐。操作间,审计人还在忙碌——核对食材数量、检查质检报告、访谈工作人员……这正是云南省审计厅派出审计八处开展审计时的一幕。近年来,派出审计八处立足经济监督职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牵头组织全省教育审计项目,紧盯学校食堂食材采购、资金管理、饭菜定价、仓储加工、食品安全追溯等重点环节,在规范经费管理、提升资金效益、保障政策落地、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审计力量。2025年,他们被授予“全省审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小切口”见“大文章”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看似微小,却牵系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与教育公平。派出审计八处以此为切口,深挖民生痛点,做深做实研究型审计,将“小餐费”做成民生“大文章”。“确保每一分钱都吃到学生嘴里,是政策主线,更是道德底线。”处长田军霞道出审计人的共同信念。秉持着这份信念,审计组奔走于食堂、供应商与配送企业之间,追溯采购、存储、加工、分发全流程,严查资金管用、食品安全等制度执行情况,精准识别漏洞风险,坚决捍卫学生权益、保障国家政策落地见效。

审计人员核查学校食堂物资采购等情况
辛勤耕耘,终见硕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项目获评全国优秀审计项目,推动80余家单位完成所有问题全部整改,促进建章立制100余项。从食堂大宗物资采购机制到供餐企业单位评价退出机制,从校长陪餐制到家长监督反馈机制,一系列覆盖食堂经营、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的校园餐制度规范逐步完善。该项目的成功实践,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真实写照,为学生“舌尖上的安全”筑牢了坚实防线。
“小审查”护“大民生”
教育经费的合理配置与规范管理,是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派出审计八处聚焦群众关切,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及普通高中教育,以经费保障专项审计为抓手,筑牢教育发展的公平底线。

审计人员现场查看相关会计凭证
派出审计八处审计组紧扣教育经费投入的有效性、合理性与均衡性,从“孩子们吃得好不好”“交的钱有没有用”等具体问题切入,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向制度根源发力。既查伙食费克扣、教育乱收费等具象问题,更究其背后经费截留挪用的共性根源。结合全省发展实际,系统梳理审计“红线”,推动实现从查处个案到系统整治的深化,筑牢教育经费的安全防线。教育经费专项审计项目获评省级优秀项目,促进80余项制度建立健全,多篇案例和理论文章在《中国审计》等刊物编载,相关工作被《中国审计报》、审计署网站及“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等主流媒体深度报道……扎实的成果见证了教育审计工作的持续深化与价值彰显。最终形成的审计成果为完善全省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等决策提供了审计参考,以实际行动落实了研究型审计的工作要求,以扎实成效彰显了审计为民的朴素情怀。
“小支点”成“大格局”
派出审计八处坚持全省教育审计“一盘棋”理念,以系统观念推动工作创新。面对教育系统层级多、分布广的特点,处室积极探索“政策+资金”“部门+项目”“现场+非现场”等融合审计模式,通过“试审先行”摸清底数、找准规律,“精准打击”锁定重点、提升效能,以审计“小支点”撬动“大格局”。
在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深化教育行业问题系统治理方面,创新总结出“以联促改、以规促建、以严促治”的“三促”工作法。联合纪检监察、教育、财政等多部门协同发力,通过强化问责、优化管理、规范收支等举措,将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护航清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起点,派出审计八处将继续扎根教育审计一线,以专业精准的审计监督,守护好每个孩子的营养餐、每笔教育资金的安全运行。他们将继续以“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使命担当,做教育资金的“守护者”、政策落实的“督查员”、教育公平的“护航人”,用审计温度和审计力量持续守护云岭校园,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教育新篇章贡献坚实的审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