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审计局:完善容错免责机制 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健全完善审计容错纠错免责工作机制,为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提供切实制度保障,激发全市干事创业新动能。
制度先行,科学界定容错边界。市委审计委员会研究出台《玉溪市审计容错纠错免责工作机制(试行)》,明确方向性、程序性、结果性、纪律性4项认定标准,对在推动发展、改革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探索性失误,或因政策调整、市场环境突变等不可抗力、难以预见因素导致的偏差和损失,在未触碰法律纪律红线,未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前提下,予以审慎包容。
细化情形,增强机制可操作性。结合审计实践,梳理出9大类25种具体情形,重点涵盖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中的探索性偏差、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和急难险重任务攻坚中的非预期性后果、在推动重大项目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程序瑕疵、因政策衔接不畅不明或历史遗留问题等导致执行困难或结果偏离等内容。通过清单化管理,确保容错机制精准落地。
规范流程,确保认定客观公正。在具体认定中坚持“六看”:一看动机是否出于公心,二看条件是否受不可控因素影响,三看程序是否履行基本要求,四看性质是否属于轻微过失,五看后果影响是否可控,六看纠偏是否积极止损挽回。同时,严格执行“申请—核实—审定—反馈—公开—备案”流程,确保程序规范、权责清晰。
容纠并举,提升监督中和效能。严格要求被审计单位及时按质按量完成问题整改,避免“一容了之”。同时,通过审计进点会、征求意见会等,广泛宣传容错免责机制的核心要义和适用情形,引导干部正确合理理解,鼓励遵纪守法前提下的大胆探索、积极作为,有效提升机制的知晓度、理解度和运用度。
红河州审计局:开展审计质量控制培训固本强基
开展多元化业务培训,推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与审理专业技能全面提升,为红河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严格对标强根基。邀请授课教师围绕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核心要点,结合全国、全省重大审计项目经验,解读规范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等10个方面重点内容,明晰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关键环节;州审计局审理科结合全省特殊销号问题审计质量通报情况,围绕审计标准和规范取证,深入剖析典型问题、开展对照检视。以评促学提质效。同步开展全州优秀审计项目评定,现场讲解研究型审计要求落实情况、问题定性定责准确性、处理处罚恰当性、审计整改成果等核心评分标准,建立标准化评分体系。通过交叉互评、经验总结、问题梳理,提取选题立项、组织实施、成果提炼等方面经验,形成可复制的优秀审计项目“模板”和风险防控指南。经验互鉴共成长。邀请建水县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管理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主审全程复盘研究型审计实施路径,分享项目统筹、问题揭示、监督协同等实务经验,促进优秀做法全域推广。
昆明市安宁市审计局:以项目质量交叉核查推动审计质量提升
组织部分业务骨干集中开展审计项目档案交叉核查工作,通过以查促改、以评促优,全面规范审计业务实践全流程,切实提升审计项目质量,为筑牢审计质量防线注入强劲动力。精心组织部署,明确核查重点。成立专项核查小组,对2024年以来开展的12个审计项目档案开展交叉核查,明确审计流程合法合规性、证据链完整有效性、文书规范标准性等核查要点。创新核查方式,突出问题导向。采取“双向交叉+多维评议”模式,横向按业务类型交叉分配档案,纵向实行“初审+复审”双重把关,并根据《审计项目质量评分标准》《审计项目质量标准执行情况表》逐项核查打分,形成具体核查报告。强化结果运用,推动长效提升。针对核查发现问题,要求责任科室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并提交书面说明,并选取典型问题纳入业务培训内容,以点带面推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昆明市嵩明县审计局:聚焦三方面规范罚没收入管理
在2024年度县本级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编制情况审计中,聚焦罚没收入罚缴、行政执法程序、罚没物资管理三方面,对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和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执法单位开展深度监督,着力推动建立“制度完善、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罚没收入监管体系。
聚焦罚没收入罚缴,促进应缴尽缴。通过执法案卷抽查与行政处罚案件台账比对,重点核查罚缴分离制度执行情况,查看是否实现执法人员与收款人员分离;关注收入上缴时效性,抽查是否存在罚没收入应收未收、未及时上缴或未采取有效措施催缴欠款等问题。聚焦行政执法程序,保障规范公正。以案卷执法审查为抓手,严把立案审批关,强化处罚依据审核,推动执法程序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聚焦罚没物资管理,筑牢风险防线。审查执法部门罚没物资保管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并实施“登记—保管—处置”全流程监管核查,核对行政执法台账与罚没物品登记台账的一致性,实地检查罚没物资仓储场所标准化要求落实情况,核查是否存在账实不符、出入库手续不全等问题,排查风险隐患,助力提升罚没物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