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朦胧中,一座古旧碉堡静默矗立,青石上深浅交错的弹痕,是岁月镌刻的勋章,更是历史无声的诉说。2025年盛夏,当审计人用脚步唤醒这片热土时,一份跨越时空的守护就此展开——6月以来,云南省审计厅组织昆明、文山、大理、丽江、临沧5个州(市)审计机关对革命遗址文物及烈士纪念设施资金使用和管理保护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指尖翻阅岁月留痕、足迹丈量沧桑印记、数据厘清守护脉络,审计人秉持专业准则严查资金流向,依托精准数据传承精神基因,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红色血脉传承的庄严承诺。
革命遗址作为铭刻红色记忆的精神坐标,承载着薪火相传的信仰力量。然而,新征程上革命遗址文物与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利用工作仍面临着多重考验:点多面广的分布格局与系统保护的现实需求如何协调?专业保护的迫切要求与基层力量的实际储备怎样平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与保护利用的现有水平又该如何接轨?这些课题亟待审计人员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一一破解。经过多次审前调研、数据比对与实地走访,审计人员一方面精打“经济账”,严把各项支出;另一方面细算“情怀账”,守护精神价值,探索出“总体分析、突出重点、精准穿透、以点带面”的穿透式审计思路,从管理保护机制建立健全、资金拨付保障、修缮维护项目实施、常态化维护管理等维度进行监督,推动强化革命遗址文物和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利用。
富民县审计组结合地区实际采用“纵横交替”法,织密审计监督网,系统排查革命遗址保护管理薄弱环节。横向上,根据革命遗址、不可移动文物、烈士纪念设施的不同特点和保护管理关键环节靶向发力,重点核查革命遗址保护、修缮维护及周边环境整治相关政策执行情况,严查可能危及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安全和破坏历史风貌的违法违规行为,审查烈士纪念设施维护管理、祭扫服务保障及专项补助资金到位情况。纵向上,沿着资金流向、项目流程、运维体系三个方面深度溯源,既审查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又跟踪项目建设的合规性,还关注管护机制的有效性。通过“立体式”审计,实现从表层问题到深层机制的全面透视,为破解革命遗址保护“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审计方案”。
审计人员现场核查烈士纪念设施管护情况
革命遗址与烈士纪念设施,是凝固的历史教科书,更是流动的精神火炬。它们以斑驳的砖石镌刻着英雄史诗,以肃穆的空间延续红色血脉,发挥着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审计监督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当好“经济卫士”,确保每一分财政专项资金精准滴灌在文物保护利用的关键处;更要做好“文化使者”,守护好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和精神内涵。现场审计的独特价值,恰恰在于构建起数据与实体的“对话”桥梁。盛夏时节,审计人员穿梭于深山密林间的革命遗址,跋涉在公园深处的烈士陵园,用“铁脚板”丈量遗迹,以“火眼金睛”检视数据。风雨中,他们俯身测量陵园墓穴的尺寸;烈日下,他们仔细核对碑塔修缮的精度。“脚沾水土、眼见为实”的工作作风,让抽象的审计数据与鲜活的革命记忆形成共鸣。
盘龙区审计组深入昙华寺公园,对“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的日常维护情况进行全方位“体检”,比对每一处风化痕迹。西山区审计组穿梭于西山各个革命遗址,将革命文物“四有”保护措施的承诺镌刻在青山翠柏之中。嵩明县审计组逐项核验27处纪念设施的管护台账,连一盏照明灯的更换记录都不放过。文物修缮记录缺失、档案资料分布零散,西畴县审计组就循着散落的历史碎片,访遗址旧址、探烈士亲属,努力拼凑红色记忆的完整图景;老山作战纪念馆里,麻栗坡县审计组正在测试喷淋装置、核对灭火器有效期、记录应急照明状态,确保每一处消防设施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云县审计组将办公现场搬到纪念设施一线,手工测量碑刻裂缝的修缮精度,对照清单清点展柜内文物的保存状况。为了核查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效果,双江县审计组跟随村民向导,拨开齐腰的荒草荆棘,在崎岖山路上长途跋涉……最动人的审计足迹往往写在那些人迹罕至的深山小径。审计守护的,不仅是财政资金,更是家国情怀。
审计人员现场查看革命烈士墓保护情况
灵云山烈士陵园里,嵩明县审计人员俯身拂去烈士纪念碑上的树枝落叶,指尖触碰的不是冰冷的石材,而是一段段滚烫的历史。数据与历史相遇、专业与信仰交融,从梳理革命遗址的“身份档案”到跋涉深山核查每一处修缮细节,从大数据追踪专项资金流向到走进烈士亲属家中的温情访谈,在与管护人员的深入交流中查找运维管理痛点,从群众的真情流露里收集对红色教育实效的珍贵反馈,为革命遗址保护长效机制注入审计智慧……在经济监督为革命遗址筑起保护屏障的同时,历史的回响也让审计人收获了精神的洗礼与升华。
审计人员查看革命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情况
当纪念碑的修缮数据与档案资料完美契合,当孩子们在烈士家书文物展陈前驻足沉思时,审计的价值,正在这些微小的瞬间悄然绽放。革命文物的修复精度、专项资金的流向记录……那些反复校准核对的数字,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沉淀出了更加厚重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