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审计局:创新“审计+检察”联动机制
玉溪市审计局积极探索监督协作新路径,通过不断深化审计监督与检察公益诉讼监督的贯通协同,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行动协同“大监督”格局,为提升治理效能提供“玉溪样本”。
构建协同监督机制。与玉溪市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审计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将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等内容作为“审检联动”的核心协作范围,通过设立对口联络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协同研判问题,确保监督精准覆盖、责任落实到位,为“审检联动”奠定制度基础。
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农业固体废物处置相关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探索“审计+检察”监督联动新路径。将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抄送检察机关,检察机关针对报告反映问题分析研判、调查取证,制发检察建议书、组织相关方座谈调解,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切实纠正偏差、履行义务。
楚雄州审计局:多措并举提升审计整改质效
楚雄州审计局施行“三举措”提升审计整改质效,实现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多年保持在93%以上。
高位推动破解整改难题。建立州委常委会定期听整改、州政府定期调度督办机制,党政主要领导推动重大整改事项,对未整改问题实施“清单化”销号管理,通过“州—县—部门”联动,助推上级审计机关查出问题整改率持续提升,历史遗留难点问题实现突破性进展。
立体核查严防数字整改。建立《审计查出常见问题整改提示清单》,列举18个方面常见问题,明确整改标准。创新“线上挂账督办+线下专项审计”模式,运用“见人、见账、见物”三见核查法,对重点问题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确保问题真改实改不走过场。
协同联动凝聚监督合力。将审计整改纳入纪检监察监督“必谈”内容、巡察“必核”项目,形成“审计预警—纪委介入—巡察跟踪”的监督闭环。出台《楚雄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责任追究办法》,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4类情形启动约谈、问责处置。
西双版纳州审计局:实施内部审计“家底盘查”行动
西双版纳州审计局开展对全州800余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情况统计调查,推动内部审计监督提质增效,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风险防控屏障。
高位推动,构建高效工作机制。将全国内部审计统计调查填报工作列为年度工作重点,创新“线上即时答疑+线下驻点辅导”服务机制,安排业务骨干全程督导,压实被调查单位数据填报主体责任。
精准发力,数据质量全面提升。聚焦内部审计机构建设、业务效能等核心指标,采用初审预警逻辑矛盾、复核修正异常数据、终核开展数据溯源“三步审验法”审核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靶向施治,打通成果转化链条。深入分析调查数据,将内部审计统计调查成果与其他审计项目有机结合,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中共享内部审计成果,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同时,全面梳理内部审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为下一步研究制定规范性指导意见奠定基础。
红河州开远市审计局:科技强审赋能审计监督提质增效
红河州开远市审计局深入践行“科技强审、数据先行”理念,通过夯实人才基础、深化技术应用、创新工作机制等多维举措,为开远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建强队伍与提升素养并重。整合财务、审计、计算机等专业技术力量,组建数据分析团队。搭建学习成长平台,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各类大数据能力提升培训,并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以审代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审计人员数据采集、清洗、分析和建模等核心业务技能。
深化分析与精准施审并行。将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入审计实践,在市本级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草案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中,高效采集18家预算单位账户信息,构建11项分析模型,智能比对生成3类260条疑点数据,大幅提升审计效率。在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审计项目中,广泛运用无人机勘测、“云审查”“审计眼”等技术手段,实现从“现场发现问题”到“精准延伸核查”的跨越。
统筹组织与成果运用并进。实行“项目主审+数据主审”的“双主审”组织模式,深度挖掘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价值,确保信息化技术手段与审计目标紧密结合。通过“财务分析小组+数据分析小组”协同发力,有效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审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