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岁月如歌。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审计在审计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站位全局,服务大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经济监督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主线,赶彩云之南的跨越发展之路,答为民造福的审计监督之卷,较好地发挥了审计在边疆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十年来矢志不渝,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加强
围绕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总书记和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推进党和国家治理架构发生深刻变革,审计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进程随之全面提速,其标志就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审计工作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有了更为清晰明了的答案。2018年,系统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挂牌成立,省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省直有关部门相关职能已全面划入省审计厅。2019年,全省各级审计委员会先后成立,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省委审计委员会先后出台有关审计全覆盖、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审计整改及与其他监督主体协调配合的意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实施办法、加强对州市党委审计委员会领导的意见、审计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实施办法、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等文件;全省各级审计委员会也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制度,将传达学习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听取审计工作情况汇报、审定年度项目计划、研究审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交办重要工作任务列为固定议程,审计监督作为“党的执政卫士”的政治属性进一步锚定。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不断淬炼,审计队伍的“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明显增强、“两个维护”的坚定性、自觉性有了显著提升。
十年来勇毅前行,聚焦主责主业的审计监督不断取得新成效
加强常态化“经济体检”,管好“钱袋子”“账本子”,推动规范用权,切实维护制度权威。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审计机关共审计(调查)单位94048个,促进增收节支1458.71亿元 ,挽回或避免损失395.8亿元,促进健全完善制度机制3108项。
——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云南审计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嘱托作为第一任务,坚决落实、高标准完成。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开展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及绩效情况审计,主动联合川黔审计机关开展赤水河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审计调查。落实总书记“经略周边”外交思想及访缅、访老成果,开展柬埔寨暹粒吴哥机场、老挝万荣至万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促进加快项目建设。落实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论述,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党中央的要求,年中主动调增了强边固防、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审计项目;同时根据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聚焦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首次与巡视巡察机构同步开展了全省涉粮问题专项审计。
——推动重大政策落实。云南审计始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持续跟踪重大战略实施、重要改革深化、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政策措施衔接等方面情况,连续9年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积极组织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清理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账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重点督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营商环境优化,促进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努力当好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督查员”,保障全省政令畅通、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提高财政使用绩效。聚焦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资源统筹集约、财政风险防范化解,强化预算约束,规范财政管理,推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推动财政安全、可持续发展。2017年,首次采用“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疑点自证”的大数据审计方式,实现了对128家省级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全覆盖,首次对省本级和16个州市本级决算(草案)和3个省财政直管县开展了财政决算审计;到2019年,依托财政联网审计系统,财政审计实现系统全面覆盖。同时,紧盯政府债务风险,深入揭示违规举债、变相举债、债券资金闲置等问题。着力推进政府投资审计“三个转变”,实现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审计全覆盖,在高速公路审计中,揭示了虚增财政支持能力增加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的问题,推动政府投资审计“刹车转向”。
——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全程一以贯之,把审计监督跟进到民生项目和资金的“最后一公里”。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期,利用4年时间实现对88个贫困县的审计全覆盖,并通过4轮督查督改促进2016年以来脱贫攻坚审计发现的4894个问题整改“清零”;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问题上,通过持续9年的保障房审计、连续6年的九大高原湖泊跟踪审计、一年两度的社保审计、疫情防控应急审计、减税降费政策跟踪审计,以及直达基层资金审计等工作,促进全省各族人民同步迈入小康,切实增进了“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真情实感;2021年社保审计发现的问题纳入了审计署报告,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及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
——服务反腐倡廉建设。主动把审计监督融入到反腐倡廉建设中,高度关注公共资金分配、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管理、重大项目建设、银行贷款和资本运作、国有股权转让、矿产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视揭露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助力修复和净化云南政治生态。“十三五”期间全省审计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同比上升了179%,在多起大要案查处中都有审计人员的身影。同时,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10年间,全省共完成10064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金额759.06亿元 ;其中,仅2021年某省属企业审计一项,就移送线索17件,涉及人员153人;2021-2022年跨年实施的全省涉粮专项审计移送线索447件,涉及人员672人,创我省单项审计历史记录。
——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近年来,云南审计下大力气抓整改,坚持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切实把审计工作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印发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跟踪督查办法,有效推动审计问题整改督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促进审计署2016年以来对云南省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率达到了95%以上,是历年审计署审计云南整改成效最好的一次;组织了4轮督查确保1094个问题全部整改“清零”,确保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不留尾巴;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开展了2轮跟踪督改,审计整改工作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的充分肯定。
——积极融入监督体系。云南审计积极探索,建立云南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省纪委省监委共同拟定审计发现问题线索移送办法,与省委巡视办建立“巡审融合”工作机制,与省国资委联合出台协同监督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与其他监督主体的协作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提高审计监督效能。2021年,中央纪委专项调研组到云南调研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调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十年来浴火淬炼,“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内生动力不断充盈
认真落实总书记“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要求,着力夯实审计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持续制订完善制度,其中监督协调联动机制、经责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等创新性制度成为全国同行竞相借鉴的对象;持续深化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改革,成为云南省首家试点单位,一步一个脚印打造专技改革的“云南模式”,探寻审计发展的未来之路;持续推动“金审三期”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资源环境审计中开发的“云审查”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得到推广运用,数据分析骨干队伍在预算执行、社保、金融等多领域全覆盖的探索中得到历练;持续推进文明创建,创成全国文明单位11家、省级文明单位99家,厅机关连续4届保持了“全国文明单位”荣誉;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远近结合推动“以案促改”,深入清除存量问题和隐患,开展全覆盖式的审计外勤经费专项检查;持续推进专业素质提升,始终保持爱学习的优良传统,厅机关连续两届获得“十佳书香机关”荣誉,扶贫、税收、经责、社保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审计实践经验总结先后登上审计署讲台和各类融媒体版面。各级审计机关坚持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贯穿审计全过程,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着力塑造敢于担当的职业精神和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切实做到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
踔厉奋发勇担当,踵事增华谱新章。云南审计将贯彻落实好中央审计委员会第5次会议和省委审计委员会第6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的安排部署,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在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做出审计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