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
【强国复兴有我丨质效提升年】云南审计这样干(三)
来源:云南省审计厅          发布时间:2022-09-26 18:19:00 【字体:

  2022年,是云南审计的质效提升年。各级审计机关立足审计工作发展新形势,牢牢牵住审计项目实施这个“牛鼻子”,推动审计质效起步就上“快车道”,开局即行“加速跑”。

  “三举措”推动整改

  云南省审计厅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推动乡村振兴审计整改质效提升。一是高位推动问题整改。5位省领导对省审计厅关于大关等7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资金审计综合报告作出批示,要求抓好整改。二是建立整改会商机制。与省乡村振兴局就加强省级部门协同联动、共同督促问题整改落实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措施进行了会商;在全省加强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会议中,通报了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并明确各地应举一反三、全面清理,认真落实问题整改要求。三是加强省级部门协同联动。省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切实做好大关等7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资金审计查出问题督促整改方案》,明确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主管部门的督促整改责任和推进整改的具体要求,形成了部门间相互协作、共促整改的联动合力。

  “三步走”创先争优

  富民县审计局制定了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树立“项目为基、质量为根”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一是强化审前调研,数据先行下好“先手棋”。年初立项时,对项目源头进行严格管控,通过实地走访、资料收集等方式,对全县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摸排;提前取得各被审计单位业务数据、财务资料,结合以前年度深入分析,摸清基本情况,为后续开展大数据审计打好基础。二是争创优秀项目,优化布局打好“主动战”。以“稳守市级优秀,力争省级优秀”为目标,结合审前调研、社会关注程度及项目实施情况等因素,筛选重点培育对象,每年确定2个重点项目,加强现场管理,强化风险防控,着力打造重点项目。三是优化人员配置,打造质效提升“排头兵”。坚持全局“一盘棋”思想,在人员配备上综合考量业务人员能力,采取“以老带新、新老搭配”的模式,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拓宽审计工作思路,探索交叉审计模式,强调各科室协同作业,发挥不同种类审计人才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六个立足”全面提质

  开远市审计局以强谋划、强业务、强组织等方式,全面推动审计提质换挡。一是立足科学立项,围绕大局促发展。聚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按照减量增效的目标,围绕推动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财政收支提质增效、民生社会事业精准有效等重点工作,制定审计项目计划。二是立足审计质量,项目评查全覆盖。组织对2021年实施完成的35个审计项目进行评查全覆盖,切实将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贯穿于每一个审计环节。三是立足搭建平台,苦练内功谋进步。制定审计能力提升培训方案,开展业务培训月月讲,推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四是立足创新模式,思想碰撞成共识。紧扣“开远审计发展四问”“如何提升审计业务能力”等主题组织开展讨论交流,分享、展示学习讨论成果,在解放思想中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五是立足内外发力,探索监督新模式。联合市纪委监委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对部分审计项目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形成自我监督+外部监督的双重监督合力。六是立足完善机制,提高整改规范化。出台了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审计整改主体责任、责任追究情形、责任追究方式及程序等,实现审计整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一线工作法”稳步增效

  龙陵县审计局以践行“一线工作法”、转变作风促效能提升为工作目标,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决策在一线形成。局领导按照分工编入审计组,参与到重大项目审计实施中,全程现场指导,协调内外关系,全面了解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困难在一线解决。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前,组织召开审计业务会并由局法规股对审计项目进行规范性审理复核,帮助审计组及时完善相关取证资料,规范审计文书。三是质量在一线把控。由分管局领导带领,定期对各审计组现场产生的业务资料进行复核、审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会审,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督促重要事项的补证整改。四是成果在一线总结。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现场形成审计要情、审计专报和审计信息,在项目实施后及时总结和反思每个审计项目管理的成效与得失,促进提升审计项目质量。五是风险在一线防范。班子成员定期不定期对审计组成员谈心谈话活动,常态化开展审前教育、审中调查、审后回访,强化廉政责任制落实。

打印页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