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审计厅组织厅机关和州(市)、县(市、区)三级资源环境审计业务骨干50人,依托厦门大学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业务培训,为资源环境审计“立信”增添了新动力。
一是把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深刻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纪律部队”的本质内涵,把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政治任务和提升软实力的刚性需求,作为培训“必修课”、开班“第一讲”进行专题辅导,全面了解“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围绕14个关键词,深刻理解五中全会公报内容,深入解读“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精髓要义,结合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最美丽省份建设等新定位,在学习领会中找方向、理思路、绘蓝图,增强“办好自己的事”的坚定信心。
二是围绕专业能力提升练就“看家本领”。聚焦资源环境审计“主阵地”“主战场”,把审计理论实务、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和“两山”理论等作为主打课程,同国际形势与两岸关系新走向、公职人员压力管理、区块链与创新思维等前沿课题有效衔接、融合联动,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用活理论授课、现地教学、现场答疑等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围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什么审”“审什么”“怎么审”和“审计成果怎么用”等关注点和关键点,系统学习资源环境审计的实质、内涵和特点,配合山水林田湖草六类实际审计实践范例,为资环审计科学决策提供科学借鉴,为提高审计工作落实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三是紧盯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大数据”能力。专门开设大数据时代的审计理论与实践课程,讲授大数据时代背景、审计规划、审计方法和具体应用,以及审计监督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发展趋势,结合套取征地补偿款、企业骗贷等审计案例,强化培训学员大数据思维,对推进资环审计大数据建设和加强“云审查”平台使用带来了新触动。结合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筼筜湖建设治理现地教学,以及红树林湿地修复、重点海湾污染物排放问题控制等鲜活实例,近距离感受科技含量、数据容量、数据质量带来的力量,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带来的新成果,既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成功经验,也是审计监督如何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的实践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