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服务发展大局
——2015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一、全面反映改革发展情况,积极鼓励求实创新。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打破以往账项式、罗列式的撰写体例,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大常委会特别关心和社会关注度高的审计项目单列出来,重点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满足人大常委会履行预算审查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职责的需要,回应社会关切。报告立足宏观反映问题,立足微观列出问题清单,不回避、不掩盖问题,“倒逼”问题单位切实整改,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绩效。今年报告的信息量大、内容更加丰富,这也是全省审计机关积极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努力推进“有深度、有重点、有成效”审计全覆盖的成效体现。
二、重点突出预决算执行情况,推进完善财政管理。审计工作报告开拓性地纳入了部门业务管理情况,改变了过去“就预算说预算、就财务说财务”的单一模式。在全面反映省本级和19个省级部门和单位的2015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13个部门的业务管理、“三公”经费、会议费等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对全省民政系统“一条线”全覆盖审计情况进行了披露。同时,结合新预算法对预决算制度建设和财政管理提出的新措施新要求,报告及时跟进,反映了首次同步开展省级财政和20个部门的决算草案审计情况,积极推动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并就进一步贯彻落实预算法相关要求提出了审计建议。
三、紧盯经济运行风险隐患,维护经济安全。审计工作报告用了较多篇幅,反映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揭示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如,在持续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中,揭示了财政扶贫资金闲置22.56亿元、债券资金闲置37.43亿元、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在对省属23户重点国有企业和3户地方金融机构进行全覆盖审计中,揭示了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审计情况汇报,高位推动整改,审计成果得到有效利用。在围绕“五网”建设开展武定至昆明高速公路等12个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以及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建设项目等5个项目的跟踪审计中,共核减投资2.83亿元,审计工作绩效凸显。
四、关注民生资金使用情况,促进惠民政策落地。审计工作报告紧紧围绕民生政策落实、民生资金使用绩效,重点反映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全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部分民生项目规划不合理、应招未招标、未批先用、建设滞后、建成后闲置、重复建设等违规违纪现象,以及部分民生资金被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结余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揭示,有利于促进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使各部门单位更加为民、务实、清廉。
五、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推动反腐败斗争。审计工作报告围绕简朴政府建设,集中反映了相关部门(单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的有关情况;着眼源头治理,对123件移送案件线索和处理事项进行了梳理剖析,归纳总结了新形势下违法违规行为的6个特点,深入查找了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了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和腐败案件的发生规律,对于进一步织密、编牢、扎紧制度的“笼子”,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促进形成“不敢腐”的政治生态提供了参考依据。这也体现了审计机关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推动改革发展,一手抓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推动反腐倡廉的整体工作布局。
六、跟踪审计整改情况,促进提质增效。审计工作报告列示“问题清单”,用单独章节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全省民政系统201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省属重点国有企业地方金融机构审计、全省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审计、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审计、全省“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审计等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了说明,督促被审计单位“对账销号”,列出整改“时间表”“路线图”,进一步“倒逼”制度完善。
七、用全覆盖、数字化作牵引,审计质量和效能明显提高。审计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审计全覆盖,这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015年,全省审计机关加大了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审计力度,加大了对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的审计力度,加大了对“大项目”的统筹协调和审计资源整合的力度,加大了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数字化审计力度,从而扩大了审计覆盖面,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能,产生了丰硕的审计成果。
总之,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揭示问题客观真实、处理问题审慎求实、提出建议中肯务实,充分体现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和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
相关文件:关于云南省2015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