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0年度云南省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云南省审计厅 厅长 尹建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报告2010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2010年,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增投资、扩消费、调结构、保民生、建和谐、促发展,保持了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1.18亿元,中央财政补助收入1289.81亿元;全省一般预算支出2285.72亿元,上解中央支出3.12亿元;年终结余130.33亿元,净结余31.48亿元。其中: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3.5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24.24%,一般预算支出463.6亿元,比上年决算512.8亿元减少49.3亿元,下降9.6%,圆满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省级预算。
一是着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全省经济建设支出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支持了铁路、机场、公路以及水利设施、环境保护、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及重要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争取中央代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额度75亿元,重点用于在建项目,优先保障了中央投资公益性项目的地方配套。
二是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面兑现了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绩效工资,对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及食堂及时进行了临时价格补贴。筹措抗击特大旱灾补助资金24.8亿元,帮助灾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安排拨付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16.7亿元,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同时,继续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省财政补助下级支出1173.55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458.25亿元,占比39%,比上年增长12.6%。
三是大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安排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11.2亿元,提高了当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积极支持开发利用再生能源,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节能降耗及新能源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筹集专项资金21.7亿元,支持全省九大高原湖泊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治理。
四是财政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继续完善年初预算评审机制,启动了省级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动态管理,推进部门预算内部公示,进一步规范省级追加支出预算申报流程。采取改进预算编制手段、按时批复和及时下达预算等措施,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理顺与试点县之间的财政关系,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
一、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㈠审计财政厅具体组织2010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财政厅把握时机,积极培植财源、加强征管、挖掘增收潜力,不断提升财政运行质量,超额完成了财政收支目标任务。但审计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改进的问题。
⒈
⒉非税收入监管不到位,由于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工作脱节,导致部分预算单位滞留非税收入未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一些部门未如实填报结余资金。
㈡审计全省2010年度地方税收征收管理情况。
审计厅应用地税联网审计系统,统一组织各级审计机关对2010年度全省地方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了审计。结果表明,全省地税部门税收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全年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1.73%,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但税收征管中也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多征或少征税收的问题。
⒈由于适用税率错误,导致多征8户农村信用社2010年营业税金及附加615.97万元,少征3户城区农村合作银行2010年营业税金及附加1143.26万元。
⒉73个地税部门未征缴2351户纳税人房产税1472.01万元,未征缴2571户纳税人土地使用税2493.33万元。
⒊由于相关税种征收不全,漏征漏管179户房屋租赁业纳税人相应税款528.5万元;由于房屋租赁营业税税率适用错误,多征税款9.28万元,少征税款151.93万元。
㈢审计24个省级部门201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查出违规金额4.54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8.06亿元。
1.预算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一是4个部门项目预算未细化、未按规定向所属单位批复预算、年度决算报表编制不完整,涉及14.64亿元。其中:年初批复农业厅的项目支出7.28亿元未细化到具体实施单位。
二是3个部门(单位)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自行调整预算、无预算拨款或支出,涉及5504.42万元。其中: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取的疫苗反应补助款1488.71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
三是11个部门(单位)结余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长期闲置2.57亿元,未经批准动用结余资金1898.63万元,基建结余未上缴财政222.59万元。其中:商务厅未将年初结余资金5238.45万元纳入预算管理,其中项目资金953.18万元长期闲置。
四是全省质监系统因项目安排不合理,导致政府采购预算8054.38万元未执行。
2.预算执行中的违规问题。
一是8个部门(单位)违规转移零余额账户资金到其他账户和单位4968.52万元。其中:商务厅3593.21万元;省药监局及其3个下属事业单位892.79万元。
二是15个部门(单位)挪用专项资金、扩大支出范围、虚列支出转移资金1927.9万元。其中: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将24.27万元专项经费用于124名职工旅游支出。
三是14个部门(单位)应缴未缴财政性资金2.41亿元,违规收费438.78万元。其中:省招生考试院1029.13万元收入未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管理;卫生厅下属机关服务中心、培训中心违规收费434.38万元。
四是10个部门(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143.26万元,通过部分收支未纳入单位统一核算、收入不入账或虚开发票套取现金等方式形成账外资金743.59万元。其中:省花产办违反津补贴政策发放年终奖、加班和过节费等12.38万元。
五是7个单位采取虚假方式骗取财政资金318.38万元。其中:丽江安盛外贸有限责任公司等5户企业伪造贷款资料及项目,骗取贴息资金115万元;省工业高级技师学院多报学生人数730人,多领财政补助187.25万元。
上述问题,在审计期间已有7个部门(单位)对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整改。对于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已移送纪检监察部门作进一步处理。
㈣审计21个部门决算草案情况。
结果表明,21个部门基本能够按照规定编报部门决算草案,编报质量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部分支出、结余资金未纳入决算反映,应记未记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等原因,导致部门决算报表少反映收入3.12亿元、支出1058.1万元、结余2033.09万元,资产3230.79万元、负债973.31万元、事业基金1074.17万元,影响了决算草案编报的完整性。二是由于虚列支出、以拨作支、违规向非预算单位拨款807.54万元,影响了决算草案编报的真实性。三是由于挪用专项资金、部分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等5362.08万元,影响了决算草案编报的合法性。
㈤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1.审计调查2009年至2010年中央财政代云南省发行债劵分配使用情况。结果表明,我省将有限的地方财力和债券资金整合起来,重点保障了中央投资地方公益性建设项目配套资金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债券资金管理不规范。昆明等州(市)未将债券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文山州和怒江州未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二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前期勘察设计深度不够,致使债券资金闲置4741万元。三是泸水县挪用、套取廉租房建设专项资金702.9万元。
上述问题,各单位已制订了整改措施,目前正在整改当中。
2.审计财政出借资金情况。按照省人大提出的对财政出借财政资金进行检查的要求,审计厅组织全省审计机关,检查了各级财政的出借情况。截至2010年末,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出借资金余额133.8亿元,2010年新增借款50.17亿元,全部为州(市)级以下的借款。出借资金中,省本级4.87亿元、各州(市)本级39.05亿元、县级(含乡镇)89.87亿元,3年以上借款占总借出款的36.24%,出借时间最长的达24年。
3.审计楚雄州、迪庆州2009年度财政决算情况。结果表明,两地财政收支运行平稳,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支出突出了重点。楚雄州的主要问题:一是州政府未按规定使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和探矿权、采矿权价款2236万元;二是7个县将历年欠拨专款1.01亿元用于平衡本级财政预算,其中:牟定县4730.88万元、双柏县1619.37万元、南华县1375万元。迪庆州的主要问题:一是挪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3282万元;二是州财政局出借国库资金7061万元,截至审计结束时尚有4441万元未归还;三是提前征收税收3150万元,虚增了当年财政收入。
二、审计扩大内需及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情况
㈠审计调查全省1至4批扩大内需项目的整体实施情况。
审计调查16个州(市)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央新增预算内扩大内需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结果表明,中央扩大内需投资总体运行良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在保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省1至4批项目总投资411亿元,完成投资226.77亿元,完成投资率55.2%。审计调查重点抽查了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发现违规问题金额1.23亿元,占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3.84%,其中:配套资金不到位1.18亿元,挪用资金310万元;项目建设程序执行及管理中还存在项目招标不规范,监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重建设、轻管理,规划、设计不到位,项目不能正常使用等问题。
上述挪用资金及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已整改完毕,其余问题正在整改中,审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
㈡116条二级公路债务里程锁定及跟踪审计情况。
为配合国务院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相关配套措施,根据省政府要求,审计厅连续3年组织开展了对116条二级公路的跟踪审计工作。截至
㈢审计重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情况。
对15个重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情况进行了审计。15个项目概算投资共计454.6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431.9亿元,均已建成投产或使用,其中9个项目因建设单位投资控制较好,比概算节约21.02亿元,例如永武高速公路项目节约概算10.73亿元。15个项目共计核减建设成本12.19亿元,查出违规金额9.65亿元,两项合计占到完成投资总额的5.07%。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造价不实12.19亿元,其中:天安50万吨合成氨建设项目核减2.41亿元。二是部分工程未公开招标4984.68万元。其中:小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景洪连接线2000.39万元。三是羊拉铜矿建设项目挤占成本1.21亿元。
㈣跟踪审计重大建设项目情况。对省博物馆、昆明理工大学等6个建设项目开展了跟踪审计。6个项目概算总投资10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0.82亿元。审计核减建设成本1.79亿元,查出违规金额4.8亿元,两项合计占到完成投资总额的10.94%。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造价不实1.79亿元,其中:磨思高速公路9922.98万元。二是部分项目未公开招投标6913.53万元,其中:昆明理工大学6176.37万元。三是出借项目资金1.61亿元,其中:省博物馆8101.89万元,昆明理工大学4693.61万元,云南师范大学2099.48万元。
上述问题,审计机关依法作出了处理,目前各个问题正在整改当中。
三、审计重点民生资金和民生工程情况
围绕我省民生领域的工作重点,结合公开征集公众对2010年度审计计划的意见,审计厅将涉及新农保、教育、“三农”、抗灾救灾等方面的48个民生项目列入了审计项目计划。
㈠审计调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对10个县(市)新农保试点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泸水县滞留618万元省级补助资金,耿马县有931人因无力一次性缴足15年养老保险费而不能领取到养老金,占该年度符合领取条件人数的77.84%。景洪市5个乡(镇)393位老人养老金未计算发放等。此外,还存在保费收入上缴不及时,办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位,以及非农户籍、无户籍农村居民的参保问题等。
上述问题,除需要从全局或政策层面研究解决的问题外,其他问题已整改完毕。
㈡审计调查全省“两基”教育经费投入和管理使用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至2009年全省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各级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有力地推进了全省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10个州(市)、47个县(市、区)的1.49亿元教育费附加收入未用于教育。二是个别部门(单位)和学校滞留和挪用专项资金,涉及金额1345.76万元。
上述问题,目前均已得到纠正和整改。
㈢审计13个县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财政支农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推动了种植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审计查出违规金额7718.38万元,管理和核算不规范金额2.52亿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昌宁等11个县挪用财政支农资金922.3万元,用于建房、买车或弥补行政经费等。二是永胜县4家私营企业弄虚作假,套取财政支农贷款贴息资金230万元。三是祥云县、会泽县违规出借财政支农专项资金130万元。四是元阳等4个县虚列支出1091.07万元。五是峨山等3个县虚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支出4916.6万元。六是9个县滞留、闲置资金2.52亿元,其中:昌宁8974.95万元、墨江4669.68万元。七是私设“小金库”,涉及金额265.17万元。其中:峨山县农业局125.31万元、永胜县三川镇82.14万元、永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6.03万元。
上述问题,审计期间已自行纠正金额1100.49万元。其余问题正在整改当中。
㈣审计调查5州(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各级林业与财政部门共同制定了实施项目的具体办法,推动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存在主要问题:一是仍有8456.19万亩公益林未纳入补偿范围。二是大围山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挪用336.98万元基金用于发工资和弥补经费不足。三是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等单位资金结余达2137.23万元,影响资金效益发挥;元阳县等地种植膏桐失败,造成资金损失等。
㈤跟踪审计2010年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情况。结果表明,通过排除危房,消除安全隐患,显著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大理、昆明等州(市)、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二是梁河、景洪等县(市)43个项目未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三是楚雄州、永善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擅自调整建设规模1.48万平方米。四是曲靖市、弥勒县多计工程价款897.96万元。
㈥跟踪审计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各级财政、民政、总工会等单位严格执行《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资金分配较为公开透明,物资发放手续基本规范完善;各级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确保了“阳光救灾”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救灾款物的安全完整。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昆明市、文山州扩大救灾资金使用范围,涉及金额135.08万元。二是昭通市和临沧市部分救灾款物兑付不及时,涉及金额123.44万元。
上述问题,各级政府已责成相关地方和单位进行了整改。
㈦审计5个州(市)144个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管理使用情况。结果表明,福彩公益金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省福彩中心挪用福利彩票发行费449.3万元。二是部分地方长期滞留福彩公益金。新平县2007年申请到殡仪馆新建资助款170万元,截至审计时还处于工程招标阶段。三是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德宏州社会福利院总投资1500万元,入住率仅为15%。
上述问题,民政厅在审计期间已进行了督查和整改。
㈧审计“特殊党费”拨付和管理使用情况。结果表明,中央下拨的1亿元抗震救灾“特殊党费”已全部用于昭通市5个受灾县有关的恢复重建项目,援建项目效果明显,充分发挥了抗震救灾“特殊党费”建设工程凝聚党心、赢得民心、振奋人心的作用。审计中未发现重大违规违纪问题;个别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审计期间已整改完毕。
㈨审计调查13个华侨农(林)场改革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结果表明,省政府连续3年将华侨农(林)场改革工作列为省级20项重大工作之一,华侨农(林)场职工居有其屋、老有所养的目标逐步实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危房改造工程实施对象条件差别过大,芒市等地虚报冒领补助资金132.5万元、挪用41.12万元。二是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存在问题,宾川县等地闲置资金516.88万元;耿马县、双江县滞留资金268.7万元。
以上问题,均已整改完毕。
㈩审计16个州(市)、122个县(市、区)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结果表明,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的投入使得经常性政法支出总体达到了保障标准。审计查出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金额1.64亿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3个州(市)、13个县(市、区)政法机关虚列支出转移资金3057.61万元。二是3个州(市)、11个县(市、区)政法机关违规发放奖金、慰问金和各种补贴1429.3万元。三是3个州(市)、15个县(市、区)政法机关擅自提高支出标准和扩大支出范围594.76万元。四是2个州(市)、30个县(市、区)政法机关资产购置未执行政府采购规定2251.54万元。
上述问题正在整改当中。
(十一)审计金安桥水利水电移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该项目的移民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当地移民局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侵占移民安置资金1029.7万元,其中:丽江市276.8万元、玉龙县552.79万元、古城区200.11万元。二是挪用移民安置资金110.21万元用于购买车辆及办公设备,其中:玉龙县80.25万元、宁蒗县29.96万元。
上述问题,均已整改完毕。
四、绩效审计情况
㈠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行政绩效审计调查情况。
审计厅对省政府确定的2010年度20个重大项目和20项重要工作中的16项进行了行政绩效审计调查。结果表明,两个“20项”总体进展顺利,各责任单位细化、量化了年度目标任务,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工作措施,实施行政绩效管理成效明显,部分项目超额完成了年初任务,一些已完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4个项目(工作)未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昆明新机场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5.52亿元,为年度任务55亿元的82.76%;省级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2.21亿元,为年度投资任务15亿元的81.4%;昆明、玉溪、西双版纳、红河4个州(市)的210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工作尚未开展;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中,东川区、嵩明县共计4990户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至2010年底才开工建设。
二是3个项目的部分子项目工作进度迟缓。其中:锁龙寺-蒙自高速、昆明西北绕城高速、江底-石林高速等3项工程进度严重滞后;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中,沾益县2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和移民安置房的建设未按要求完成;润滇工程项目中,南涧县的母子垦水库、双江县的南等水库分别于2002年11月和2003年11月开工建设,至2010年底才基本完工。
三是3个项目(工作)资金筹集管理使用不规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6个州(市)实际配套资金6643.62万元,仅为应配套数的50.67%;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各州、县实际配套资金2.93亿元,仅占应配套数的65.88%;在高校搬迁建设项目中,昆明理工大学用323.25万元建设资金购车6辆,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用383.58万元建设资金购车13辆。
四是3个项目(工作)亟待规范和加强。其中: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实行领导小组、项目公司和工程建设指挥部多头管理的模式,导致管理环节过多,工程核算不统一。滇池污染治理项目未经批准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