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8年度云南省省级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云南省审计厅厅长 尹建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省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报告2008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云南省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规定》,审计厅对2008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主要审计了财政厅具体组织执行省本级预算、省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省级16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此外,还审计或审计调查了547个扩大内需项目,以及省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等11项重点项目或资金,14名省管领导干部、1个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等。
2008年,省级财政和各预算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严格预算管理,严把资金投向,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审计结果表明,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是好的。
——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省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6.4亿元,完成预算的123.7%;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40.9亿元,完成预算的147.1%。基金预算收入87.3亿元,完成预算的148.6%;基金支出40.9亿元,完成预算的103.9%,实现了收支平衡。
——落实扩大内需政策,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省财政筹集资金10亿元,支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安排资金13.8亿元,用于滇池水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节能减排等项目建设。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汶川、盈江、会理地震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稳步实施;省财政筹集资金96亿元加强农田建设,筹集资金8亿元支持廉租房建设,安排资金3.4亿元用于推进各地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10个州市。
——继续加强转移支付,提高基层行政能力。2008年共安排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51.2亿元,比上年增长46.1%,缓解县乡困难奖补资金1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7%。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预算改革。预算管理和国库管理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入。制定了《云南省省级预算单位财政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省级部门预算内部公示制实施方案(试点)》。
一、省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㈠财政厅具体组织2008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结果表明,2008年财政厅继续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克服困难保持了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财政资金分配更加侧重于服务三农、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但审计也发现一些亟需规范的问题。
一是未按规定批复部门决算。截至2008年,省财政对省级158个部门单位的决算尚未进行过批复。
二是省级预算单位财政结余资金管理政策执行不到位。去年初财政厅制定了结余资金管理办法,但政策尚未落实到位;截至2008年末,省级部门财政拨款累计结余31.2亿元,额度结余6.9亿元,财政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
三是个别抵押贷款审批事项缺乏风险控制。2008年6月,财政厅批复同意省煤田地质局办理房产抵押贷款3000万元,但在批复中既未明确贷款期限,也未认真核实还款资金来源。
上述问题,财政厅正在整改当中。
㈡省地税局税收征收管理审计情况。
2008年,省地税局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各项地方税费收入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全省实现地方税收收入418.4亿元,征收社会保险费18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6%和21.5%。但审计也发现以下问题:
一是4个地税机关未反映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减免的企业所得税5.5亿元。
二是省地税局直征分局未及时受理纳税人报送的部分纳税申报表,致使1.1亿元税费未及时入库。
三是4个地税机关未征收19户企业延期缴纳期满后的应缴税款561万元。
上述问题,省地税局正在进行整改,部分问题已在审计期间纠正。1.1亿元税费已缴库。
㈢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审计结果表明,省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能及时足额批复所属单位预算,预算执行较为严格。
1. 省级部门本级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本次共审计16个省级部门(单位)。2008年,16个部门预算资金收入65.7亿元,支出59.9亿元。审计共查出部门本级违规资金1.8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23.2亿元,同时还查出资产管理方面问题资金16.5亿元。
⑴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9个部门年度预决算编制不完整,年度决算报表少反映所属单位的收入、支出和资产14.6亿元。
二是6个部门应缴未缴财政收入5566万元。其中:大理学院2008年度应缴未缴学费等财政预算外收入4645.8万元。
三是2个部门自行调整预算、无预算拨款5785.9万元。其中:省公路局自行调整项目115个、资金4853万元。
⑵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5个部门在往来款中列收列支4678万元。其中:云南农业大学3168.8万元。
二是6个部门会计核算不规范造成收支不实1886.8万元。其中:文化厅以拨代支拨付文物保护费等1065万元。
三是4个部门扩大开支范围、用于职工福利等各种支出5760.7万元。其中:云南农业大学将工资福利支出列入待核销支出5665.1万元。
⑶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8个部门已完工基建项目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并记入单位固定资产账16.1亿元。其中:大理学院6.9亿元、西南林学院2.1亿元。
二是5个部门资产账实不符2313万元。其中:省档案局1715.9万元。
三是省委党校、西南林学院未经批准处置、购置固定资产764.7万元。
四是4个部门违规办理政府采购事项2451.6万元。其中:省非税收入管理局指定企业承印全省财政性票据支出印制费2008.6万元,未办理政府采购手续。
⑷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4个部门违规摊派或占用所属单位资金660.4万元。其中:省有色地质局615.8万元。
二是3个部门自行设立收费项目、无依据收费157.7万元。
⒉省级部门所属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延伸审计16个省级部门(单位)的56个下属机构,占这些部门所属机构总数的40.3%,共查出违规资金3481.5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1.5亿元。
⑴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4个单位应缴未缴财政性收入430.7万元。其中:省水利水电建设管理站258.3万元、云南民族大学后勤产业公司103.2万元。
二是3个单位结余资金未纳入预算统筹安排522.4万元。
三是8个单位应缴未缴税费192.5万元。
⑵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7个单位在往来款中列收列支2706.2万元。
二是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单位成本费用中列支员工带薪休假机票款107.7万元。
⑶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个单位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违规办理政府采购事项636.9万元。其中:省有色地质局所属3个单位629万元。
⑷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向职工集资建设学生公寓楼,截至2008年底,累计集资1123.6万元。
二是省旅游学校校园广场工程209万元、教学楼报告厅装修工程105万元,未进行公开招投标;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未及时返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259万元、利息82.8万元。
本次预算执行审计,审计厅共出具16份审计报告、15份审计决定书,并从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层面提出了61条审计建议。目前,各部门正在根据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进行整改。
㈣11个部门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绩效分析。
在本次预算执行审计中,审计厅对11个省级部门部分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绩效分析,涉及专项资金25.2亿元。这些资金在使用上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问题:省级部门下属单位对外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6.8亿元,没有取得相应的投资收益;基本建设项目资金558万元未及时安排使用;基本建设项目资金难以筹集到位,造成前期投入430万元购买的土地闲置。
㈤2个部门决算审签试行情况。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审计厅首次对省粮食局、省国资委2008年度部门决算草案进行了审签试点。结果表明,部门编制的决算草案基本能反映其收支情况。经审定,省粮食局全年收入3908.9万元、支出3908.9万元,年末无结余;省国资委上年结余303.7万元,全年收入1404.4万元、支出1485.9万元,年末结余222.2万元。但是由于下列问题的存在,影响了2个部门年度决算的真实和完整。一是省粮食局及其下属单位年度决算报表编报不完整,少反映资产1.3亿元、负债8080万元,收入229万元、支出354.3万元,未经批准自行划拨资产造成资产不实2096.3万元;二是省国资委将项目支出121.8万元挂在往来账核算,办公楼租金等收入192.8万元未按规定及时上缴财政。
上述问题,审计厅依法作出了处理。自行划拨资产2096.3万元已作调账处理,租金收入192.8万元已上缴财政。其余问题正在整改当中。
㈥审计厅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受托对审计厅2008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该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确认,相关会计资料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审计厅2008年度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厅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公告了审计结果。
此外,为做好今年省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要求,省级162个预算单位对2008年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自查,有43个单位发现了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并已着手进行整改。同时,省级8个单位的内审机构或财务部门在审计厅的指导下,对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共查出应缴未缴财政专户资金1906万元,挪用专项资金弥补行政经费2228万元,在往来款中列支费用639万元,财务核算不规范1442万元。目前,1906万元资金已上缴财政,其余问题正在整改当中。
二、扩大内需及其他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情况
㈠547个扩大内需项目跟踪审计情况。
跟踪审计2008年中央新增预算内扩大内需专项资金53.5亿元,截至
上述问题,省人民政府已要求相关单位认真检查,坚决纠正。目前,50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58个项目工程建设进度明显加快,省级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滞留、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已整改完毕。
㈡56条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建设成本及债务审计情况。
审计56条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建设成本及债务情况。结果表明,国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云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56条公路实际完成投资37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24.5亿元。本次审计锁定债务余额266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贷款57.2亿元,统贷统还134.9亿元,集体和个人有偿集资款9.8亿元,应付工程款52.2亿元,其他债务11.9亿元。同时,通过审计核减工程价款9.2亿元。对于个别项目存在的挪用建设资金、挤占建设成本、违规招标和征地等问题,审计厅已责成有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此外,审计也反映了大开门至新平等30条公路资本金投入不足、难以维持基本经营的情况。
㈢26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情况。
26个项目工程概算总投资260.7亿元,实际完成总投资84.8亿元,通过审计核减投资7.1亿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程造价不实。审计核减施工单位多报工程建设成本5.6亿元,其中:昆钢大红山铁矿项目1.6亿元;二是部分工程未公开招标。其中:文山暮底河水库1988.2万元;三是9个项目未到位资金6862.1万元。其中:西双版纳口岸机场扩建工程1144万元,文山暮底河水库1457.8万元;四是4个项目投资概算虚高3099.3万元。其中:永胜县小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419.2万元,洱源县茈碧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10.3万元。
上述问题,审计机关已依法作出了处理。目前,已执行核减工程款2.6亿元,减少建设成本3676.3万元,促进资金到位789.3万元,归还专项资金400万元,纠正其他违规资金4409.7万元。其余问题正在整改当中。
三、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专项资金审计重点围绕全省经济工作中心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来安排,同时结合审计厅公开征集社会各界对2009年度审计计划意见的结果,将人民群众集中关注的支农、救灾、社保等项目列入了今年的审计计划。主要审计了以下方面:
㈠审计全省2007年度省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贴息资金情况。2007年下达476个项目贴息资金6.3亿元。结果表明,项目的实施在部分行业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但由于有关职能部门对项目疏于监督管理,缺乏跟踪问效,部分项目单位与金融机构联手伪造银行贷款资料骗取财政贴息资金,严重影响了贴息资金的安全完整。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236个项目利用虚假银行贷款资料骗取贴息资金4918万元、套取及涉及其他违规问题贴息资金1.5亿元,其中:涉及民营企业的资金有4265.3万元去向不明,包括被违规提取现金2599.3万元;二是个别州、县发改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私设“小金库”6个,涉及贴息资金322.5万元;三是部分州、县发改局及相关职能部门截留、滞留、挪用贴息资金1105.3万元;四是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拨付、使用不规范1850万元。
上述问题,省人民政府已明确要求相关州市整改,严肃查处涉嫌违法犯罪问题,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省纪委已召开会议研究处理“小金库”问题,近期将开展一次行业性专项清理活动。
㈡审计全省2008年度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投入、管理和使用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县级报账制、项目公示制等管理办法的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安全完整得到切实保障,使用效益进一步发挥。审计129个县的118.5亿元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查出违规资金2.8亿元,核算管理不规范资金2.5亿元。其中,审计厅直接审计20个县发现的主要问题是:罗平等3个县将2436万元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安宁等4个县违规出借3778万元,沧源等15个县挪用1254万元弥补行政经费、购车等支出,隆阳等5个县虚报冒领189万元,屏边等8个县自行改变项目计划和资金投向267万元,宣威等4个县虚列支出转往来款2566万元,玉龙等6个县财政部门滞留资金4010万元。
上述问题,省人民政府已要求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抓好整改落实。审计机关依法进行了处理,其中:收缴各级财政1336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4789万元,调账3163万元,补办审批手续及自行纠正1亿元。审计期间,用于平衡财政预算、违规出借等问题资金1.1亿元已纠正。
㈢审计调查全省2006年下半年至2008年一季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资金的投入有效改善了移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我省已搬迁人口和在建工程规划搬迁人口,与国家核定指标相比,缺口分别为11万人和4.9万人;二是截至2008年一季度,各州(市)承担的后期扶持资金实际到位3683.8万元,到位率仅为61.8%;三是有5个县尚未完成移民人口登记且未兑付资金、涉及人口1.1万人,有10个县只兑付到2007年第四季度;四是移民人口在核定之后仍有漏报,初步核定漏报人数3244人。此外,后期扶持政策以及配套的户籍政策亟待完善,“农转非”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也需要妥善解决。
上述问题,我省已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了后期扶持人口差额的问题;各州(市)已陆续将后期扶持缺口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加快了移民人口登记及兑付工作;有关县(市)正在着手将漏报移民纳入后期扶持范围。
㈣审计15个州(市)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救灾资金和物资的接收、分配和管理情况。结果表明,全省共接收和筹集资金8.2亿元,用于救灾支出6.7亿元。救灾资金的投入,为保护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灾区的恢复重建打下了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省结余数额过大,共结余救灾资金1.6亿元、物资7176件;迪庆等5个州市财政部门滞留救灾资金1131.5万元;盐津等3个县未及时下拨救灾资金257.2万元;禄劝等4个县挪用81.6万元;富源县虚报冒领救灾资金19.8万元。
上述问题,各地已全部整改完毕。
㈤审计汶川、盈江、会理地震我省救灾及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审计救灾资金、物资及捐赠款物总额14.1亿元。结果表明,各级管理部门的监管比较严格,确保了救灾及捐赠款物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审计受理的11件举报事项已全部办结,未发现私分、隐匿、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针对审计发现个别地方和部门存在的捐赠款物登记不及时、手续不完备、质检不严格、统计不准确等问题,省人民政府在审计期间就明确要求民政厅、红十字会等单位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救灾和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不出差错。相关部门和单位已经按要求整改完毕,并根据审计建议进一步健全了有关制度。
㈥审计2007年度全省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和使用情况。结果表明,社会保险基金征管的各项政策法规在我省得到了较好贯彻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15.1亿元、14个州(市)未足额安排社会保险费4.3亿元;二是由于2个州未及时拨付财政补助、7个州(市)的部分银行未按规定利率计付利息等原因,导致基金收入减少3905.6万元;三是扩大社会保险金发放项目、虚列支出等227.9万元;四是省本级和5个州(市)出借的失业保险基金410.1万元至今未清收完毕;五是云南民族大学等4所高校未按规定为572名合同工办理养老保险、685名合同工办理医疗及失业保险。
上述问题,审计机关已依法作出了处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已纳入全省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目前,欠缴社会保险费等问题资金已纠正6875.6万元,其余问题正在整改当中。
㈦审计调查我省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政策执行情况。审计调查6个州(市)24个大中型企业的30个矿山2007年至2008年10月执行《云南省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情况。结果表明,有偿使用费征收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我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但实际征收情况远远低于预期目标。2007年全省实际征收4.1亿元,仅完成年度征收计划的31.1%。从政策层面看,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土资源部门准备不充分,未完成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应缴费额计算等基础性工作,并且按储量征收的规定缺乏配套措施,造成各地执行政策不统一;二是未建立相应的征管制度,国土资源系统上下级之间的征管脱节,导致基层具体征收工作困难。30个大中型矿山中仅有5个矿山全部或部分缴纳了有偿使用费;三是缴费期限规定较短,导致部分企业难以在规定期限内缴纳。昆钢集团公司下属6个矿山欠缴14.7亿元,小龙潭矿务局2个矿山欠缴14.2亿元,云南锡业集团公司5个矿山欠缴1.4亿元。
省人民政府已重新修订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征收政策,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了补充完善。
㈧审计45个县2007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使用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全省新农合参合率已达89.8%,农民群众看病难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宜良等5个县未按规定及时将农民个人筹资款及利息缴入财政专户677.9万元;二是景东等8个县民政部门未按规定上缴低保对象个人筹资款222.5万元;三是禄劝县、宜良县未按规定提取医疗风险基金191.4万元,石屏等5个县多提58.5万元;四是景谷县公款私存基金154.4万元、镇雄等3个县违规套取基金39.3万元。
上述问题,有关地方和部门已全部整改完毕。
㈨审计全省16个州(市)71个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2005年至2007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投入、管理和使用情况。结果表明,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后劲得到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曲靖等5个州(市) 未按期归还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有偿资金2386.4万元,迪庆等4个州(市)自筹资金未到位442万元。
上述问题,审计机关依法进行了处理。目前已收回有偿资金178万元、呆账核销资金26万元,采用财政垫付等形式归还1567.7万元;未按时到位的自筹资金,已责成各地进行了整改。
㈩审计调查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7家省级公益类科研院所2007年度财务管理情况。结果表明,各科研院所的创新、创收能力都有新的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公益类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在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存在监管间隙;二是对外投资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工商部门的登记资料反映,6个科研院所对外投资成立了12个公司,投资总额1637万元,但相关院所对外投资账务仅记录了2个公司的投资39万元;对外投资行为多数未履行报批手续,投资权益未经确认,投资收益也未体现。
上述问题,省人民政府提出了“理顺关系、从严管理”的要求。有关科研院所通过完善内控制度、清理对外投资,认真进行了整改。
四、其他审计情况
㈠审计14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2008年,审计厅共审计2名州(市)长、7名省级部门领导干部、2名省属高校校长、2名司法机关领导干部、1名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结果表明,14名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基本能够履行经济责任,但审计也发现了一些违法违规的问题,审计查出领导干部应负主管责任违规资金19.2亿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规收费8.5亿元,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1.5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未纳入单位财务核算4亿元,违规出借财政资金1992万元,挪用财政专项资金3011万元,应缴未缴各项税费3.8亿元,欠缴社会保险费5989.7万元,应缴未缴财政预算外统筹839万元,私设“小金库”249万元,违规集资972万元,违规发放奖金757万元。
上述问题,省委、省人民政府要求有关地方和单位必须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存在问题。审计厅已依法作出了处理,有关地方、单位正在积极整改,部分问题已经得到纠正。
㈡审计调查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效益情况。
审计厅首次对云南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境外投资项目 ——老挝水泥有限公司效益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已成为中老合作的标志之一,目前项目运转良好、经济效益明显。但审计发现该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同时还查出个别工作人员涉嫌经济犯罪的线索。
上述问题,审计厅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的建议,涉嫌经济犯罪的线索已移送省检察院进一步调查处理。
㈢审计13个利用国外贷援款项目2008年度财务收支和项目执行情况。结果表明,国外贷援款项目共完成投资19亿元,在环保、交通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亚行贷款保山至龙陵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国内配套资金缺口达8.9亿元;二是亚行贷款昆明市清水海供水及水源环境管理项目6692万元合同未严格招投标,无合同依据支付工程备料款3003万元;三是日元贷款云南高等教育项目的11所高校自行调整6669万元的设备采购内容;四是世行贷款项目州县两级配套资金不到位329.7万元。
上述问题,审计厅已依法进行了处理。目前配套资金缺口已用商业银行贷款补足。无依据支付的备料款3003万元已扣回。其余问题正在整改当中。